1、郑国渠是战国末年秦国在关中地区修建的一项大型水利工程它由韩国水工郑国主持修建,起点位于今天的陕西省泾阳县,主要目的是为了灌溉关中地区的农田郑国渠的全长约为150公里,施工期间动用了大约10万劳动力,耗时约十年才完工这项工程对关中地区的农业生产产生了深远影响,使得原本土地贫瘠的关中变得富饶。

2、灵渠是秦朝时期修建的一项重要水利工程,位于现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境内它古称秦凿渠零渠陡河兴安运河湘桂运河,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灵渠的开凿始于公元前214年,其流向由东向西,将兴安县东面的海洋河与西面的大溶江相连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灵渠被誉为“世界古代水利。

3、秦始皇修的郑国渠,郑国渠是古代劳动人民修建的一项伟大工程,属于最早在关中建设的大型水利工程,位于今天的陕西省泾阳县西北25公里的泾河北岸它西引泾水东注洛水,长达300余里郑国渠,建于秦王政元年前246,其时韩国因惧秦,遂派水工郑国入秦,献策修渠,藉此耗秦人力资财,削弱秦国军队此举适。

4、战国时期,秦国修建的著名的水利工程是都江堰 公元前256年,李冰到蜀郡上任,亲眼看到当地的严重灾情给百姓带来的灾害到任不久,他便开始着手进行大规模的治水工作他不畏艰辛,带着儿子二郎沿岷江两岸进行实地考察,了解水情和地势等情况,逐步制定出治理水患的方案李冰和他的儿子,在前人治水的基础。

5、毗秦而居的韩国,国力贫弱,首当其冲的韩国为了能保存自己,便想到了一个ldquo疲秦rdquo的策略,安排一个叫做郑国的人,去秦国游说秦国发展农业,修建水利工程,以达到消耗秦国实力的目的,他以著名的水利工程人员郑国为间谍,派其入秦,游说秦国在泾水和洛水北洛水,渭水支流间,穿凿一条大型。

6、都江堰灵渠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水利工程掌握情况,战国时秦国蜀郡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了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秦统一东南岭南后,未开发那里的经济,兴修了灵渠,沟通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所以应填都江堰灵渠。

7、5 水库和堰坝为了储存水资源以供灌溉和供水,秦汉时期建造了一些水库和堰坝,其中一些仍然在使用中这些水利工程对于改善农业生产防洪交通和经济发展都起到了关键作用秦汉时期的水利工程传统为中国的农田灌溉水资源管理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部分工程至今仍在使用。

8、这项古代工程位于广西壮族氏轮或自治区兴安县境内,始建于公元前214年,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灵渠的流向由东向西,将兴安县东面的海洋河湘江源头,流向由南向北与兴安县西面的大溶江漓江源头,流向由北向南相连,构成了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灵渠不仅是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代表,也因其。